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行业动态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专题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0/8/25 16:51:50  分享到: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专题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和红线意识,坚守安全底线,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压紧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链条,压实企业安全管理内控机制,强化制度成果运用,持续推动落实重点工程、工作机制和预防控制体系,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通过三年行动,通过实施“四个着力”(着力落实企业主要责任人安全责任,推动完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体系;着力建立企业技术和管理团队,推动实现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范化、科学化;着力加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推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有效运行;着力引入专业化技术支撑机构,推动形成企业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实现“三个转变”(企业安全生产由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安全风险管控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企业自主开展转变,隐患排查治理由部门行政执法为主向企业日常自查自纠转变),不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健康安全,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1.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要建立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岗位、每个员工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制的内容要涵盖责任人、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责任人要明确到每个岗位,明确到员工,人员有变化的要立即更新。要将企业风险辨识的结果纳入责任制范围,明确到每个员工;责任范围要与每个员工的实际工作相适应,涵盖每个风险点,不得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作为责任范围的内容。加强安全生产法治教育,提高全员守法自觉性,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内生机制,推动各个岗位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

2.落实企业负责人责任。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等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作为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要亲自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机制,解决安全生产隐患等安全问题,做到安全责任、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应急救援“五到位”。 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企业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承担重要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直接领导责任。高危企业要严格执行负责人现场带班制度,落实带班责任。

3.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岗位、班组和一线从业人员要严格履行自身安全生产职责,严格遵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建立“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工作体系。企业生产车间、班组、一线从业人员等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要通俗易懂、便于操作。重点行业领域企业要严格落实以师带徒制度,组织签订师徒协议,发挥“传、帮、带”作用,建立师傅带徒弟激励约束机制,确保新招员工安全作业。落实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监督考核机制,安全生产责任制要逐级落实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从业人员岗位调整、收入分配等重要依据。

(二)健全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加强安全生产人员及机构管理。企业要依法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齐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各生产经营单元设立专(兼)职安全员,并保障其工作条件,树立其工作权威。企业应有满足专业需要的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三百人以上的高危企业和千人以上的非高危企业,应依法设置安全总监,并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总监专项分管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企业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事项。企业未加强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未依法配足配强安全生产管理团队的,要依法给予经济处罚,整改不到位的要给予停产停业直至关闭。企业要明确各层级以及生产、技术、设备等各职能部门所管辖区域或业务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企业要持续提升安全管理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建立安全技术团队。到2021年年底前,各重点行业领域企业通过自身培养和市场化机制全部建立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团队。

2.加强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管理。企业要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严格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使用制度,坚持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确保足额提取、使用到位,严禁违规挪作他用,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严格落实安全技术设备设施改造等支持政策,加大淘汰落后力度,及时更新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安全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日常管理、隐患治理、监测预警、培训教育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实施高危行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计划,加快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装备应用,减少10人以上危险作业场所。企业要加强从业人员劳动保护,配齐并督促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

3.加强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管理。企业要对全体从业人员(包括被派遣劳动者、实习学生等)进行深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对新进从业人员、离岗6个月以上的或者换岗的从业人员,以及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后的有关从业人员,及时进行上岗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实行培训人员责任追究制,未按规定培训且因此导致员工“三违”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凡未达到培训要求安排上岗作业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新入职员工应经过实操培训车间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再进入生产岗位,一线从业人员每年应进入实操培训车间复训,提升员工操作技能。充分利用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支持政策,加强企业安全人才培养。到2022年年底前,省属以上重点行业领域企业要通过自建或委托方式建设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实现重点岗位人员“变招工为招生”。

4.加强企业重大危险源管理。企业要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辨识登记、安全评估、报告备案、监控整改、应急救援等工作机制,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现场动态监控,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检测、检验,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严格落实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确保每半年向所在地县(市、区)或者按隶属关系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监控及相应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的实施情况;对新产生的重大危险源,应当及时报告并依法实施相关管理措施。企业要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使其了解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特性,熟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措施。在重大危险源所在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写明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办法。

5.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各类企业要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2016)和行业专业标准化评定标准的要求自主建设,建立与企业日常安全管理相适应、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重点的企业自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规范化。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安全行为规范化。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要把建立推动双重预防体系作为其核心内容,融合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全过程,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双重预防体系同步建设、互促共进、有效运行,有效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2022年年底前,高危行业及规模以上企业均应完成自评工作。

(三)健全完善企业安全风险防控机制

1.建立企业安全风险点排查制度。企业要定期组织专业力量和全体员工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排查,重点突出重要设备设施及关键区域、场所和部位,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持续更新完善。要在排查结束后,列明风险点名称、所在位置、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后果。

2.建立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制度。企业要根据风险排查结果,结合本企业生产工艺、作业活动等情况,科学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选择适用的分析辨识方法进行风险因素辨识,明确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和环境影响因素。企业要按照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标准、方法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点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分类梳理、确定风险等级,加强动态分级管理,科学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实现“一企一清单”。

3.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制度。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价和风险因素辨识结果,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列明管控重点、管控机构、责任人员和技术改造、经营管理、培训教育、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等管控措施。逐一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对安全风险分级、分类进行管理,针对重大风险要严格落实制定专项管控方案、主要负责人负责、实时进行监控或者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并严格限制作业人员数量、定期进行巡查、排查等措施。健全制度、完善体系,严格落实,坚持全员、全岗位、全过程和与现有管理体系高度融合,确保风险管控全面覆盖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对梳理出的安全责任逐一落实。2021年年底前,各类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安全风险管控制度。

4.建立安全风险警示报告制度。企业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确保每名员工都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企业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明确风险管控和报告流程,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报告制度,接受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风险管控和报告工作全面负责,要按照安全风险管控制度的要求,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定期向相关监管部门报送风险清单。

(四)健全完善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1.加强安全隐患排查。企业要建立健全以风险辨识管控为基础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记录、通报、报告等重点环节的程序、方法和标准,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中小微企业可以聘请专家或专业安全技术服务机构协助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对检查出的问题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应当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和监控措施,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并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与政府部门互联互通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等方式,及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2.严格落实治理措施。企业要按照有关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实现闭环管理。对于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和结果,要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应报告而不报告的,要给予经济处罚并停产停业整顿,对停产整改逾期未完成的不得复产。2020年年底前,企业建立起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2021年年底前,各地和各类企业要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一张网”信息化管理系统,做到自查自改自报,实现动态分析、全过程记录管理和评价,防止漏管失控;2022年年底前,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全面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3.强化应急准备。企业要制定、及时修订和实施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根据不同岗位特点和危害等,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并与所在地政府预案相衔接。全面加强日常性应急演练,确保应急预案、演练、培训“三到位”。企业应做到应急演练计划有审定、应急演练实施有评估、应急演练结束有总结,切实达到通过组织有针对性应急演练提升预案实效、普及应急知识、完善应急准备的目的。要认真组织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并严格按照应急演练计划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演练的质量和效果。企业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综合或专项演练,新编制应急预案颁布前要经过演练检验,演练后应评估总结,查找不足,及时整改。

(五)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社会治理

1.建立完善企业安全承诺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结合本企业实际,在进行全面安全风险评估研判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途径,向社会和全体员工公开落实主体责任、健全管理体系、加大安全投入、严格风险管控、强化隐患治理、应急预案与演练等情况。对本单位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状态以及风险点的安全可控状态进行承诺,并定期向社会公告。要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对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实施监督、提供线索。完善和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对社会公众举报的事故隐患、违法行为、谎报瞒报事故等情形依法进行核查,督促企业严守承诺、执行到位。2020年年底前,制定出台包括所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承诺制度。

2.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诚信制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将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建设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将企业安全生产信用状况作为落实主体责任情况的重要指标。要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制度,对存在以隐蔽、欺骗或阻碍等方式逃避、对抗安全生产监管,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产生重大安全隐患,违规更改工艺流程,破坏监测监控设施,以及发生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迟报事故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观故意行为的单位及主要责任人,依法依规将其纳入信用记录,加强失信惩戒,从严监管。对失信企业,在审批相关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再融资等事项时,予以严格审查;在参与土地出让、采矿权出让的公开竞争中,予以限制或禁入;相关金融机构作为评级、信贷准入、管理和退出的重要依据;相关保险机构根据信用状况调整保险费率。2020年年底前,修订完成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制度。

3.提升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服务水平。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坚持“市场主导、企业自主、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原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积极培育发展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业,筛选一批专业化安全技术服务机构,支持做大做强,为企业提供高水平安全技术和管理服务。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对安全技术服务机构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出台推进社会化服务的激励政策,督促、支持安全技术服务机构开展服务。建立完善安全生产专家库,建立健全专家参与决策支持、管理咨询、技术服务、应急救援、事故调查等相关工作机制。2020年年底前制定出台技术服务机构评价结果公开和第三方评估制度,确保规范运作,切实为企业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4.充分发挥安责险参与风险评估和事故预防功能。在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属冶炼等高危行业领域,危险性较大的粉尘涉爆、涉氨制冷行业和公众聚集场所电梯,全面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积极推进“安责险+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应参加而不参加的,要依法予以处罚。深入推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事故预防技术服务规范》(AQ90102019),通过实施安责险,加快建立保险机构和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等广泛参与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2022年年底前通过全省安责险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所有承保安责险的保险机构开展预防技术服务情况实现在线监测,并制定实施第三方评估公示制度。对预防服务没有达到规范标准要求、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的责任单位和负责人予以警示,督促整改,情节严重的按照《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有关规定,纳入安全生产领域联合惩戒“黑名单”管理,并向社会公布。

三、时间安排

从现在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6月)。按照统一工作部署,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进行全面部署安排,广泛宣传发动;要结合实际制定细化落实方案,明确具体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及时将落实方案报送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

(二)组织实施(2020年6月至12月)。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对相关企业情况进行梳理研判,重点分析企业层面目前存在的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问题,结合实际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强化推动重点工程、研究提立工作机制,不断推动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重点推动(2021年)。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坚持统筹推进、持续深入、重点突出、务求实效,紧盯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实施等重点目标任务,按照时间进度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巩固提升(2022年)。结合各相关单位和企业工作开展情况,深入分析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健全完善有关法规制度和政策措施,逐项推动落实。结合经验做法,梳理总结一批典型成果,供各地学习借鉴和全省推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总结形成本专题年度工作报告和三年行动报告并报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中央驻鲁和省管企业要将本实施方案与相关行业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有机结合,统筹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抓好组织实施和督促落实,严禁流于形式和走过场,务求取得实效。要推动企业充分发挥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有效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提升企业自主管理安全生产能力水平。

(二)强化制度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和《省应急厅、省高级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关于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的意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若干规定,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提升企业自主管理安全生产的主动性、自觉性。要按照方案要求,在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建立各具特色、扎实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形成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治理成果。

(三)严格监管执法。各地要把企业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情况和开展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纳入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加大日常执法检查力度。要督促企业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对未按规定建立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未按规定报告风险和隐患,未建立实施企业安全承诺制度,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到位的企业,要依法进行查处。各地要建立与企业联网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评估,加强线上线下监管。要建立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长效工作机制,定期通报辖区内有关涉嫌安全生产犯罪案件移送、立案、公诉、裁判结果等方面的信息。坚持寓执法于服务之中,既要严格执法检查,又要避免简单化、“一刀切”,对重点企业有关部门要组织专家开展精准指导服务。建立落实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前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制度、事故刑事调查制度、事故停产整顿制度及事故联合惩戒制度,实施生产安全事故联合惩戒,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四)注重典型引路。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细化贯彻落实措施,强化分类指导推动,鼓励相关企业先行先试,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以点带面,大力推动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促进企业改进安全生产管理,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持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力量宣传典型,积极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加强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鼓励引导广大广泛参与,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群防群治的人民防线。

(五)强化法治宣传。建立媒体曝光制度,聚焦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和事故隐患,组织媒体跟随明查暗访、跟进整改督办、跟踪落实问效。建立安全生产人民监督员制度,鼓励社会各界、人大政协、群众团体、新闻媒体对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实施监督、提供线索。健全安全生产有奖举报制度,限期办理安全生产违法违规问题的举报投诉。加大安全生产公益宣传力度,在媒体、网站、新闻客户端开设公益宣传专栏,普及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法律法规知识。

相关新闻

新闻中心/News

联系我们/Contact us

  • 电话:刘健18054389803
    邓清18854630025
  • 传真:
  • 邮编:257000
  • 邮箱:18854630025@126.com
  • 地址:东营市西城淄博路9号柏年大厦F座301室